为切实加强党对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全面领导,深入实施科研创新强基行动,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各项举措,科技处按照《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申报组织工作。各学院按照寒假科研工作部署会议要求,集中精力开展好国家基金申报和其他科研工作。
材料学院:学院护航+专家把脉,全力提升申报书质量
全院统筹规划,精准实施分类。材料学院按照学校“开放”“提质”“扩源”的指导方针,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基金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院基金申报工作的开展与推进,保障各项申报工作落到实处。从前期摸底、动员、预报选题、申请经验交流再到项目书撰写进度跟进与指导,工作小组层层护航,切实保证2025年基金申报的质量。

专班精准把脉,逐字精益求精。1月15日至1月24日和2月9日至2月14日,邀请西北大学郑建斌老师开办了两期基金写作辅导培训班。郑教授逐字研读了教师们的项目申请书,从国家基金评审要点与选题、摘要撰写方法、科学问题构思与凝练、特色与创新点提出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对参加辅导班老师的申请书进行逐字指导修改和反复打磨,全力提升申报书质量。
三级联动帮扶,严控申报质量。通过凝聚团队力量、学院把关质量和校外高层次人才线下针对性评阅的三级联动帮扶,先后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杨生春教授、西北大学杨富巍教授、复旦大学晁栋梁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爱勤研究员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余家国教授等,对学院教师申报书的选题、摘要、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目标、科学问题、可行性、特色与创新等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剖析,给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为基金申报书的质量保驾护航。
化工学院:持续攻坚,多轮打磨长效提升基金质量
化工学院积极组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采取内外联动、多方协作的方式,全面推进基金质量的提升工作。为更好地推动基金申报工作的有效开展,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基金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基金申报工作,确保高效推进。

内外联动,精细化管理基金质量提升。化工学院充分利用寒假期间的宝贵时间,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精雕细琢每一份基金申报材料。对选题把关、研究方向的精准定位、申报代码的选择以及基金本子整体质量的全程监控。为确保每一项基金申报的质量,学院与外部高水平学术资源进行联动,邀请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东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西北大学等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本年度基金本子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为申报教师提供专业的修改建议和优化方案。
精准帮扶,多轮打磨,持续优化基金申报质量。化工学院始终坚持精准帮扶的原则,根据申报教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和申报口径,定制个性化的辅导方案。通过反复组织专家讲座、线上讨论、研讨会等活动,从选题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可行性、实施方案、工作基础等每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指导。与此同时,学院还特别注重加强与其他院系的沟通合作,邀请材料学院、轻工学院等院外专家,实时跟进申报书的修改与优化,逐句推敲,确保每一份申报书都达到高质量的要求。
专家辅导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扩大精准辅导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持续攻坚、多轮打磨、严格把控,化工学院基金申报工作已逐步进入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学院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显现出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内部协作,整合资源,不断优化申报工作流程,提升基金申报质量,为学院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推动科研创新与发展再上新台阶。
物理学院:“融智汇力”,推动基金申报工作稳步 “加速跑”
聚焦前沿,精准选题。寒假刚至,物理学院迅速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推进工作。邀请了多位在物理学领域成果卓越的专家指教基金撰写工作。专家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为教师们深度剖析学科前沿动态,引导大家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自身研究专长,确定研究方向。在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中,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选题重点,为基金申报工作筑牢根基。

双线融合,赋能基金申报指导。整个寒假,物理学院组织多轮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线上,学院邀请专家通过视频会议详解申报书撰写技巧,包括如何突出研究的创新性、构建严谨的逻辑架构以及确保格式规范无误。线下,组织教师互评与专家点评专项讨论会,经过反复修改完善,申报书内容愈发精炼,亮点更加突出。
专家把脉,一对一深度指导。为进一步提升申报书质量,物理学院邀请了具有丰富评审经验的资深专家,为教师们提供一对一的深度指导。专家们从评审视角出发,对申报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教师们通过与专家的深入交流,对评审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申报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跨学科协作,汇聚力量。物理学院大力倡导教师组建跨学科申报团队,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实现互补。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教师们思维碰撞,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拓宽了研究思路,增强了申报项目的竞争力。各团队成员紧密配合,为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同努力。
电控学院:持续不断,稳步推进2025年国家基金申报工作
明确目标,全面推进申报工作。电控学院成立基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基金申报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制定详细到个人的假期基金申报工作计划,强调要切实利用寒假这一宝贵时间,精心打磨和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书。学院全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确保每一项基金申报工作顺利推进。学院还明确了团队的职责分工,形成了明确的责任体系。

量体裁衣,精准辅导全覆盖。解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新政策,充分调研学院具备申报条件教师队伍的组成,形成以青年基金为申报突破口的重点教师群。考虑到不同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和申报经验差异,电控学院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为不同领域的青年教师安排了针对性的辅导内容。深入学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标准、各部分内容的撰写要点。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申报书的创新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上。
持续跟踪,确保申报质量。寒假辅导不仅限于短期的指导和培训,学院还将在后续工作中安排持续的跟踪辅导,确保申报教师能够不断根据专家的建议,多轮及时的修改和完善申请书,确保申请书在内容、结构和逻辑上的严谨性与完备性。每轮修改后,教师还可以依靠自身资源,邀请别的专家,将更新后的申请书进行进一步的审核与优化,形成验证式的修改完善过程。
(核稿:强涛涛 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