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应科技处、前沿院及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奎研究员、四川大学王亚楠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并分别做题为“生物基呋喃化学品低碳高效转化”、“无铬生态皮革绿色制造”的线上学术报告。轻工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参加报告会。

王奎研究员在生物基呋喃化学品低碳高效转化领域的研究报告中先介绍了生物基呋喃化学品低碳高效转化领域的相关技术背景,详细介绍了阴离子效应对葡萄糖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HMF)的调控机制,通过电子张力效应加速糖类定向转化,为均相催化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王奎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创制液态粮食(单糖、低聚糖)、呋喃基聚酯(PEF)、聚酰胺等功能材料的高值化产品开发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工作,推动了生物基材料在能源和化工领域的应用。最后,王奎研究员谈及了其课题组在产业化与示范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工作。王奎研究员的学术报告展示了他在呋喃基材料在功能化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大家今后研究方向的拓展有很好的启发性。

王亚楠教授基于生态皮革无铬鞣制关键技术、高性能染整关键材料为参会师生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生态皮革技术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切入点凸显皮革行业绿色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并介绍了发光细菌法在检测皮革毒性测试的创新应用及优势。最后,王亚楠教授分享了科研心得,强调研究要“顶天(前沿基础研究)立地(解决实际问题)”。会后,王亚楠教授与我校师生就平衡材料性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及可持续生产的技术可行性、生物质鞣剂在皮革纤维中渗透的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此次报告会紧贴轻工学院的研究方向,拓宽了师生的研究思路,为师生营造了更加开放、活跃的交流氛围。
报告人简介:
王奎,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博导,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先进液体燃料联产化学品和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工作。创新木质纤维定向液化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解决了传统热化学液化过程不可控,产物组分复杂,难以高值化利用的难题,主持建成木质纤维定向液化中试示范线多条,在内蒙古、河南、江苏和浙江指导产业化示范。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10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林草青年科技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和行业奖励3项,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
王亚楠,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Collagen and Leather常务副主编,国际皮革化学家及工艺师协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4项。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件,国际发明专利3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4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皮革绿色制造、生物质精细化学品。
(核稿:刘国栋 编辑:赵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