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学术交流
首页> 学术交流> 正文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卢翊研究员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2025年09月24日 16:54 文、图/轻工学院 迟聪聪 姚雪 点击:[]

9月23日上午,应我校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柔性电子学院)、科技处及前沿院邀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卢翊研究员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作了题为“生物质胶体体系与界面组装”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素风主持,轻工学院相关教师与研究生积极参与。

卢翊研究员结合多相体系中相间环境差异及多相界面的本征各向异性属性,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生物质组分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稳定非常规结构,包括纳米纤维素-纳米甲壳素构筑吸引型高内相皮克林乳液(APEG),纳米甲壳素基相间阻塞型双连续乳液(bipjel),以及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层偏光水凝胶等。利用纳米生物质稳定乳液作为软模板,通过水/油/界面协同作用将活性微生物定位至界面,借由“微生物自适应”行为将单糖小分子在界面上组装构筑三维纳米纤维素结构,实现多相体系界面生物制造。此类利用多相体系实现纳米生物质材料异构化与动态化重组的策略,为开发高效转化率的高附加值绿色新材料体系提供新的理论方向与技术路径。

本次报告内容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报告会后,卢翊研究员与现场师生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并耐心解答了理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问题,参会师生收益匪浅。通过此次报告会,在场师生对多相体系界面生物制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开拓了学术视野,对未来的科研工作与创新思维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新闻小贴士:

卢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过程所所长杨超研究员团队研究骨干。2025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过程杰青)”,主要致力于生物质基多相体系构筑研究,并探索其绿色化工应用。2020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师从徐政和院士。随后,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Orlando J. Rojas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担任微纳材料及多相体系研究组组长。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AIChE Journal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61篇,授权美国专利1项。任The Innovation Materials、Green Carbon、《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CJChE)等多个期刊编委。

(核稿:刘国栋 编辑:赵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