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科技处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华东理工大学龚学庆教授7月14日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报告由环境学院王传义教授主持,环境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本次报告会。
龚学庆教授为与会师生作了题为“智能算法在多相催化和表面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他指出传统计算模拟主要采用理想的材料模型,很有可能无法揭示实际复杂催化体系中的材料结构信息以及催化构效关系,因此也难以全面阐明多相催化的基本机理和概念。为解决此问题,龚教授团队采用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辅助计算模拟,并将其应用于多相催化的理论研究中。具体来讲,即通过大幅度改写遗传算法程序USPEX,使之更有效的处理多相催化材料表面体系,并将其与常用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程序VASP及分子力场程序GULP联用,用于不同尺度下重要多相催化材料结构和催化活性的研究。这一方法的突破成功实现了二氧化钛表面重构及演变路径的搜索,氧化铁-二氧化钛复合单层氧化物结构及催化活性的确定,金属氧化物表面不同覆盖度条件下H2O的吸附构型及其与表面亲疏水性质的关系,以及孪晶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等复杂体系的体相、表面结构和活性等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报告会尾声,龚教授同我校师生进行了互动,悉心回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表界面理论计算研究的热情与兴趣。本次学术报告开阔了多相催化和表面科学理论计算研究方面的科学视野,达到了预期效果。
新闻小贴士:
龚学庆,理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获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工作至今。龚学庆博士主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行催化,材料,以及表面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2007年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来,已在Science、Nat. Chem.、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Phys. Rev. Lett.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260余篇,H-index为61。作为负责人承担青年、面上、优青、杰青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5项。
(核稿:陈庆彩 编辑: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