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协同,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校企协同培养的新格局。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兴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科技)于2025年8月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兴业班",实施产教融合培养计划。校企双方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致力于构建校企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轻化工程领域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面向行业需求,精准对接轻工发展新赛道。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紧密围绕轻工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以产业技术前沿发展为导向,结合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充分调研,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行业发展最前沿的绿色制造、智能生产、生物基材料等新兴领域,学院与兴业科技共建"兴业班",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实际教学案例,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校企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实践交流、行业峰会观摩等互动活动,让学生迅速了解、掌握轻工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为培养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轻工学院与兴业科技通过实施"双导师制"打破传统教学边界。企业工程师与学院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实施"课程共建+项目驱动"培养,将企业优质资源引入教学环节,丰富校内专业教学的内涵。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轻量化材料研发等前沿技术攻关,一方面提升了学校科研服务产业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将相关科研成果反哺到教学过程。通过常态化校企沟通机制的建立,相关专业与兴业科技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及时收集产业一线的发展动态,根据企业反馈,及时优化教学过程。这种深度校企融合使人才培养从"单向输出"逐步转变为"双向赋能",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共建人才培养新生态,打造创新人才成长闭环。双方本着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的共同目标,以共建产教融合"兴业班"为载体,通过专业实习实践、技术交流等合作,让学生充分受益,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企业通过实习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学生则在真实项目中锤炼工程实践能力。这种"学用贯通、校企协同"的培养路径,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为轻工行业输送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兴业班”的成立及实施,标志着学院在持续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实施人才培养固本行动、完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等工作中取得了新进展,在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方面进行的新探索,也将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懂理论、强实践、敢创新"的优秀人才。
(核稿:张辉 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