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适应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需求,食品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链、共建特色教改班、强化项目实践与就业联动,构建起“资源共享、双向赋能、协同发展”的育人新格局,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校企协同,共建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学院紧密围绕陕西省白酒等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与西凤酒业、酿酒工程研究院、陕西粮食质量安全中心等单位深度合作,共建“食品科学与工程教改班”。以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校企联合构建“通识+专业+拓展+融合”四层次课程体系,围绕粮食安全检测、白酒智能制造与品评、药食同源资源开发等方向合作开发教学模块。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紧密衔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项目赋能,构建学研用一体化实践平台。学院全面推行“真题真做”教学模式,聚焦年份酒指纹图谱、智能检测系统等实际课题,组织学生开展毕业设计与科创训练。实施“全程导师负责制”,由一名导师统筹学业、科创、毕设与就业指导,导师团队协同参与,企业导师联合把关,形成校内外协同、本硕博联动的指导机制。学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久酒为功——数字化白酒品控工艺革命者”项目连续斩获两项国家级竞赛银奖,实现学院在高水平科创竞赛中的新突破,彰显了产教融合在激发创新潜能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方面的显著成效。

机制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教改班为载体,持续完善“课程共建+项目实践+就业衔接”育人机制。通过设立校企定期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技术研讨与教学反馈,及时将行业新技术、新标准融入教学环节,动态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近年来,相关专业毕业生升学率保持高位稳定,众多毕业生进入国内知名酒企与食品领域就业,形成“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育人口碑,人才培养质量获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产教融合教改班建设是学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食品学院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与内涵,持续构建“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促融合”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核稿:李剑 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