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应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我校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以“数据要素与标注”教改班为突破口,系统推进专业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精准调研,推动专业重构。学院将深入调研作为改革基础。2024年6月以来,由院长和系主任带队,多次赴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机构调研学习。基于调研成果,学院邀请科大讯飞、软通动力等多家企业参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重构,明确向人工智能方向转型,并在培养方案中新增“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两大课程模块,从源头上对接产业需求。

科学论证,构建“双核三阶”育人模式。经过多轮论证,汇聚企业、跨学科教师及学生代表智慧,学院确立了以“技术实操+数学素养”为双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基础模块-核心模块-实战模块”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并全面推行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前沿无缝衔接。
扎实推进,保障人才培养实效。目前,依托北京软通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数据要素与标注”教改班招生工作已启动,将面向2025级学生,通过“先修课程审核+兴趣能力评估”方式选拔50人,计划于2026年组建首期班。在资源建设方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企业达成深度合作,签署500万元科研项目反哺教学,合作共建实验室,完成工业级标注平台与AI算力服务器的部署,为2026年3月的实战教学奠定基础。
为实现人才精准输送,学院与软通动力实施订单式培养,签署人才输送协议,并为学生建立“毕业生能力档案”,构建“培养—实训—就业—反馈”闭环机制,持续优化培养质量。学院下一步将聚焦教师团队培训与实训数据集筹备,确保2026年2月前完成全部教学准备,为教改班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