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践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助力学院国际交流活动走深走实,由国际处主办、机电工程学院承办,通过项目定制、项目宣传、学生选拔、行前教育等环节,精心组织15名研究生代表团赴马来西亚亚太科技大学(Asia Pacific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Innovation,APU)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国际研学活动。本次研学以“红色铸魂、学术赋能、实践拓维、文化交融”为核心,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交流体验,既拓宽了研究生的国际学术视野,更夯实了两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师生互访等领域的合作基础,为中马教育合作交流注入新活力。

红色铸魂:异国循初心,笃行报国志。研学期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代表团联合翼励科技留学服务中心开展特色党日活动,让红色基因在异国他乡焕发鲜活力量。代表团身着统一研学服装,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瞻仰“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并献上花篮,翼励科技负责人侯志灏为代表团讲述南侨机工的故事,重温南侨机工回国抗日历史,缅怀抗日革命先烈。随后,代表团参观林连玉纪念馆并进行专题学习,纪念馆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纪念馆并介绍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历史,生动讲述了林连玉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术赋能:聚焦前沿领域,共探科研路。学术交流是研学的核心环节,紧扣国际科技前沿趋势,围绕机械领域关键技术,与APU开展深度对接,实现“学术碰撞+合作展望”双向突破。代表团先后参访亚太科技大学、马来亚大学、登嘉楼大学等高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充分了解马方高校在智能算法优化、工业机器人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与科研团队就技术研发难点、关键科学问题提炼、成果转化路径等展开深入研讨。此外,聚焦“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机器人技术与工业自动化融合”等热点议题,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双方还就联合申报国际科研项目、共发高水平学术论文、教师与学生互访、合作开展学生创新竞赛等达成初步共识,为两校后续学术合作搭建起高效沟通渠道。

实践拓维:课堂融国际,协作促成长。为深度融入国际教育教学场景,代表团安排研究生走进APU课堂,以“学习者+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全英文授课的沉浸式学习与实践,实现专业能力与跨文化协作能力的同步提升。在课程学习中,研究生们围绕数据科学、数字媒体技术、跨文化项目管理等前沿课程,与APU师生及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大数据在工程质量监测中的应用”“跨文化团队项目沟通技巧”等实际问题,在思维碰撞中拓宽学术视野。在实践任务中,小组合作完成“智能机器人路径规划模拟”“跨文化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等实战任务,研究生们充分发挥机械专业优势,主动承担技术分析、方案撰写等核心工作,不仅提升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更在国际团队协作中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高效的沟通能力,赢得APU师生的高度认可。

文化交融:多元互鉴,共绘友好同心圆。为促进中马文化深度对话,代表团精心设计多元文化体验环节,让研究生在沉浸式感受马来西亚文化魅力的同时,主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搭建起中马青年友好交流的桥梁。在历史文化探寻中,代表团走进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通过文物展览、影像资料系统了解马来西亚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发展的历史变迁,深刻体会其多元族群文化融合的独特底蕴。此外,代表团还与当地传统艺术工坊开展互动,亲手体验蜡染制作技艺,并向APU师生分享中国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技艺,在“听、看、做、聊”的过程中,既增进了对马来西亚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也让中华优秀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绽放光彩,推动中马青年友谊在文化互鉴中不断升温。
通过此次赴马暑期研学活动,机电工程学院与亚太科技大学达成了广泛的合作意向,起草并计划签署双方合作备忘录。本次研学活动是机电工程学院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实践,也是学校服务“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生动体现。未来,学院将以此次研学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国(境)外高校的合作,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在学生交换、师资培训、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领域持续发力,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
(核稿:袁越锦 编辑: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