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基层动态
首页> 基层动态> 正文

“践”入基层,“青”注热土——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三)

2025年08月20日 14:28 文、图/校团委 数学学院 物理学院 文教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阿尔斯特学院 点击:[]

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共组织60余支团队围绕“青年廉洁文化筑基行动”“科大学子延安行,追寻红色文化真源行动”“民族团结青年实践行动”“非遗文化青年保护行动”“美丽中国·与我同行绿色行动”“‘聚力科创兴’创新创业实践行动”“科大青年走边防专项行动”“青年实干家计划专项行动”等八大行动开展实践活动。

这个盛夏,陕科大学子奔赴全国各地,在笃行实干中展现奋进之姿,在学思践悟中砥砺报国之志,在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寻访中感悟思想伟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

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

为响应国家“社会实践育人”与“三下乡”号召,陕西科技大学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两支实践团于7月深入基层,以专业之力服务社会。

“数脉乡传”实践团7月14日至18日走进西安市张家堡街道永嘉社区,开展5天主题宣讲。团队围绕普法、红色文化、安全教育、数学文化、美育五大维度,通过模拟小法庭、红色手账制作、安全游戏、数学互动、书法实践等形式,将知识与趣味结合,为儿童启蒙法治意识、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安全防线、普及数学智慧、熏陶审美素养,用多元课程滋养童心。

陕西科技大学“拓扑乡韵”实践团赴王石凹村,聚焦“人口流失”现象。队员先在党员培训基地学习陕科大帮扶历程,明确“以数学建模服务村民”目标;随后走访村民,采集人口流动一手数据;又通过专访驻村第一书记,深挖人口流失深层原因。团队力求将乡土故事转化为理性分析,以数学力量为乡村破解发展瓶颈、绘就可持续发展图景。

两支团队以专业与担当,将知识转化为服务实效,彰显高校育人初心与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7月12日至22日,陕西科技大学“拾光筑梦”实践团在西安市未央区徐家湾凤凰城社区开展科普宣讲活动,以“做中学、创中学、用中学”为理念,为数十名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传播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

“做中学”环节,实践团将科学知识融入趣味实验,如“空气炮”“纸杯飞机”“走马灯”等,吸引孩子们注意力,讲解科学原理,让科学变得生动。同时开设英语、阅读、手工等课程,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创中学”环节,实践团组织学生以手工实验为基础,自主设计比赛。孩子们分组合作,从讨论设计到动手制作,利用身边材料改进实验作品,如为“空气炮”加喷嘴、“纸杯飞机”贴尾翼等,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体会团队合作力量。

“用中学”环节,实践团举办“雏梦课堂,点亮梦想”展演,孩子们表演手势舞和情景剧,活动在合唱声中圆满结束。十天里,实践团与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种下梦想种子,为童年添色彩。

文化与教育学院

“希望田野联盟”社会实践团队赴汉中市南郑区,围绕“教育帮扶与文化赋能”开展实践活动。在黄官镇中心小学开展学科辅导、音乐美术教学及机器人启蒙课程教学;针对人工智能教育在乡村小学的应用现状开展专项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为当地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对策建议。此外,团队还调研了藤编、黄酒等非遗产业,完成资料整理,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播;绘制墙体彩绘,美化乡村环境,并举办文艺汇演。此次实践贴近乡村实际,服务学生百余人,既回应基层教育需求,也提升了实践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意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 年 7 月、8 月,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塑乡风文明魂,系党群经纬网”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多次赴陕西铜川王石凹村及金锁关村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观展溯源、史料梳理、入户走访、直播助农、理论宣讲、助力基层党建等举措,将理论学习与乡土实践深度融合,书写青春答卷。

实践团走进王石凹村党员教育基地,参观定点帮扶工作成就展,以陕科大十一年帮扶历程为主线,研读文献史料,结合当地干部讲解,梳理帮扶工作脉络,筑牢实践根基。在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实践团连续三天走访两村,深入访谈调研,倾听群众对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文化生活的心声与需求,为分析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提供依据。

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销路问题,实践团协助开展助农直播,宣传乳酸菌鸡蛋、香菇酱、茯茶等农特产品,拓宽销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宣讲团为金锁关村村民宣讲“两弹一星”精神,用生动语言讲述感人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从帮扶印记到民生期盼,从助农声浪到党群忙碌身影,实践团每一步都是青春与振兴乡土的双向奔赴。后续,团队将深化调研成果,提炼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经验,拓宽助农路径,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留下更多青春奋斗色彩。

阿尔斯特学院

“有你‘救’好”社会实践团化身“急救摆摊人”,在陕西省多地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活动前,实践团成员在陕西省红十字生命教育基地接受特训,系统学习急救知识与实操技能。他们在未央区沁园小区、高陵区龙发广场、灞桥区灞河湿地公园等20余处人流密集场所设立“急救摊位”,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市民体验急救技能,破除急救认知误区,累计覆盖数千群众,提升基层应急救护意识与能力。

“绣光数影”实践团赴渭南多地开展非遗探访活动,探寻非遗技艺承载的文化基因。他们以青春视角和创新思维,从尧头窑的千年窑火、博物馆的青铜遗珍、历史遗迹的红色记忆等入手,为非遗注入时代活力,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答卷。

“智果兴农”实践团赴延安市洛川县、咸阳市礼泉县等地,支持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他们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计划优化果农使用的“果讯通”小程序,使其更贴近农户需求,助力果农实现数字化、高效化管理,提升果园科学管理水平,为果区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核稿:李鹏 编辑:赵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