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和智能传感器领域专家、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彭东林在我校机电工程学院作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案例”的前沿科学报告。报告由机电学院副院长杨立军主持,学院青年教师及学术骨干,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西安工业大学相关方向的部分青年教师代表到场参加了本次报告。
彭东林选择了自己主持的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从原始创新的感悟到科学问题的凝练、从工作原理探寻到技术问题解决、从立项依据分析到研究内容凝练,结合其自主研制“时栅传感器”的过程与基金项目申报情况现身说法,强调了突出原创、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在基金申请书书写中的重要性,引起广大师生深思。彭东林热情地分享了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和心得体会,以此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在科研中要坚定本心,排除外界因素干扰,只要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坚定地走下去,必然能收获成功。同时,彭东林强调了在撰写基金申请书中,首先应明确专业大类基金项目要求,其次要找准立项依据,并附以基金申请项目组研究基础,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大胆并符合科研实际的展示出项目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最后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流程图表等方式进行论证。在申请书初稿撰写完成后,需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后再确定申请书终稿。
报告结束后,彭东林与参加报告的师生就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撰写、精密测量仪器标定等领域进行交流。本次报告既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又是一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指导,使与会师生收益匪浅。
新闻小贴士:
彭东林,教授,工学博士。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市首批学术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和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的“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先后获得2005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年第10届中国专利金奖,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均排名第一),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1项PCT国际发明专利。承担了大型权威工具书《齿轮手册》相关章节的撰写,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863”项目2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1项、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3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含1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1项仪器专款)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终审:杜杨 核稿:夏祥林 编辑:史倩云 学生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