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晨6点或者更早,他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夜晚10点或者更晚,他们的脚步还未停歇。他们中有清晨五点就从睡梦中爬起,忙碌在后厨的餐饮服务工人刘洋,有常年四季每天6点起床检测大气质量的陈庆彩及其研究生;有晚上10点还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强小宁,有深夜还在保卫执勤的保安员吕志团,扎根基层,真心服务,“5+2”“白+黑”是许多科大劳动者的常态。
五一劳动节,我们选择早6点和晚10点两个时刻,分别采访同一只可、不同地点、从事不同工作的普通科大劳动者,呈现他们的工作状态,讲述背后的故事。
于他们,这只是时间长河中平常的一天,可能不为人所注意,湮没于早已习惯的日常。而日复一日,一丝不苟,就是一种奉献与担当。
对这份平凡,我们致以敬意。致敬在一线坚守的他们,致敬在努力工作的你我,向平凡而伟大的科大普通劳动者致敬!
6:00
沁园一餐厅后厨
炊事员刘洋
为师生准备早餐
“只要学生吃好喝好,我们心中就高兴了。”
天还没有全亮,大多数学生沉浸在梦乡,餐厅却早已灯火通明。为了让学生们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拥有良好的用餐环境,六点多的后厨已是一片忙碌,食堂的工作人员正精心的准备着一天的早餐。工作人员告诉做餐饮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原材料的新鲜和口感,不断的更新菜品,让学生们吃到满意的饭菜。虽然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会有些繁琐,但他们每天都做的无比认真。炊事员刘洋虽然年轻,却已经在沁园餐厅工作了两年,他一边忙着炸制早餐用的食物,一边笑着说“不累,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这声简简单单的“习惯了”,背后却是汗流浃背的坚持,是高温为了保证学生吃的健康的责任感。刘洋是外地人,他一学期才能回家一次。尽管长期不能与家人见面,只能与家人视频通话,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工作状态。每次做菜的时候,他都会想这是为自己的亲人做的一餐,一定要做好。
食堂内人员都有着十分精确的分工,各人负责不同的工作,采买食材、清洗菜品、炒菜做饭、打扫卫生,这些工作都由不同的人负责,以保证专业性。只有足够专业才能确保食物的卫生安全。他们不辞辛苦只是为了我们可以享用一次愉快的用餐。在炎热的天气里,食堂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却似清凉的微风,让我们无比安心。每当他们看到学生们吃的开心时,内心无比满足。正是他们用心的陪伴,才让我们吃的那么放心,才让我们感受到最真实的情愫,才让我们体会到从心里迸发的真挚情意。
6:00
逸夫楼楼顶
大气污染与控制团队牟臻,华晓羽,陈前等研究生
大气质量监测
“俯瞰晨曦中的校园,很美!”
早晨6:30的实验室,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环境学院陈庆彩老师指导的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团队已经开始认真的工作,迎着初升的朝阳,牟臻,华晓羽,陈前等研究生站在逸夫楼顶的实验仪器前,取样,收集,整理,记录,静静地忙着手头的工作。这项研究目前已经开展了将近三年时间,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这项工作一天都不能停止,即便是寒暑假、春节、大年初一的早晨,他们的工作也依然没有停歇过。
研究内容目前分为离线采样和在线监测两个部分。18日他们主要是在做离线采样的实验,离线采样就是每天都要更换采样的膜,然后把膜放进楼顶的采样器中,同时还需要收集采样膜还需要储存。仅仅是离线采样这一工作,他们需要工作23小时30分钟,其中也会遇到不少的困难,由于采样器在楼顶,遇刮风下雨时,放采样膜是很费力的,需要有人协助打伞,避免雨水进入采样器中,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牟臻介绍了在线监测主要内容,就数据收集的采样膜,他们会选择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去进行在线监测,这个工作费时费力,每天1-2小时才监测到2-3个样,而每天要完成48个样,可想而知这个工作的困难与复杂。而且监测仪会经常出现故障,出现各种问题,那么就要时常去检查检测仪,出现问题就得去维修。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但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愁苦的情绪,而是看到了他们做实验时满足快乐的神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庆彩老师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日本钢铁基金会科研基金一项;还获批经费100余万元。获批2019年日本基础研究(B)项目,参与环保部大气污染成因重大研究计划,发表了SCI学术论文5篇,并且也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7:30
一号教学楼F段教室
胡明昊老师
高等数学课堂
“高数是基础研究的开端,大家一定要认真学”
6:00起床,洗漱,早餐,收拾教案,出门,送孩子上学,来到教室的时候,是早上7点30分,胡明昊老师把讲义放到讲台上,别好扩音器,迎接学生陆续到来。
8:00,上课铃响,胡老师用严肃和蔼的目光扫视了教室一遍,开始复习上节课学的知识点。不多一会儿,黑板便“开出了朵朵白花”。胡老师上课只需一只粉笔,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早已令他将内容已熟记于心。在50分钟的课堂时间里,黑板已经写满两遍,下课时,他的手上、袖子,甚至头发、肩膀上都留下一层白色粉笔灰。汗水沾湿了背上的衣裳。每堂课他都给同学们归纳总结,重点复习学生们的薄弱部分。胡老师总是说:“高数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不学好高数,想要学好其他专业知识都是不切实际的。”他尤其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每节课前都有对上节内容的温故,课后有对下节知识的预讲,让学生听讲起来更容易。
每到期末考试,胡老师为学生做的准备更多。他为了让学生考个更好的成绩,晚上熬夜将练习册,近三年的考试卷子的重难点都讲了一遍,录制成视频,再发到微信群里。有时候到了半夜三点才睡觉,而第二天还准时给学生上课。他害怕视频过期,第二天把电脑拿过来,让学生用U盘拷出来,方便学生观看学习,并且结课后还采取学生自愿的方式补几次课,巩固一下知识面。
高数课教学任务量特别大,时间基本安排在早上1-2节,因此胡老师几乎每天都要早起上课,这样早起早睡的生活习惯给他带来的是健康的体魄,春季田径运动会上,总能看见他飞奔的身影。
6:00
科大湖边
考研学生康宇
背单词
“考取本校研究生是我坚定的目标!”
康宇是一名来自机电学院能动专业的大三学生。从开始准备考研到现在,她已经奋战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两个月里,康宇每天早上6点起床复习,平时课很多,基本上每天都有两三节课要上,所以只能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自学。她每天早晨的活动轨迹是:6:30到湖边读书学习40分钟左右,然后去教室上课或者“刷题”。下午下课后,吃过晚饭去自习室学习到10:00。
谈到目前的学习状态,康宇笑着说道:“数学基础一直不错是自己的优势,而面对考研和将要到来的六级考试,她把主要精力投入在英语学习上。除了自己复习之外,她还报了英语课外辅导班。
康宇说,为了共同的考研目标,她结识了好多“研友”,大家相互鼓励支持,就会产生更多奋斗的动力,大家一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争取日后在工作上有更优秀的表现。
22:00
化工楼六楼无机化学实验室
黄文欢老师
金属有机框架项目研究
“有付出才有回报”
夜幕降临,月色照亮了实验室的窗口。夜里10点钟,化工学院的实验楼灯火通明,化学系的黄文欢老师正伏案工作,研究着配位化学,做着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材料——金属有机框架项目。
黄文欢老师,不仅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奋战在科研前线的劳动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做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日日夜夜的在实验室里,一次次的探索基础学科的奥义。习惯了付出的劳动者总是会忘却了时间。上学期冬天的一个夜晚,工作到凌晨一点的黄老师已然忘记了时间,结束工作后却发现实验楼楼门早已锁上,她不得不撬开锁出来。走到校门口后校门也锁了,摇醒了保安大叔后,保安大叔边开门边问:“你一个小姑娘这么晚回去干嘛?”只有黄老师自己知道,走在科研路上的脚步是无法停下的。
“有付出才有回报”是黄老师一直秉持着的劳动精神,惟有付出努力和劳动才能有成果。身为研究生导师的她始终贯彻给研究生的概念是培养一个良好的科研习惯和科研思维远远比做了多少实验更重要。失败很常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才有意义是从事化工科研多年的黄老师总结出的经验。科研工作者的成就感来自于自己带给更多的人科研劳动精神。黄老师从事科研工作多年,看到自己的学生发表了出色的科研文章、获得奖学金和在科研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时,对她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科大的夜晚宁静安和,也见证着无数科研劳动者们辗转于实验室器材的专注。夜晚的到来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天的曙光,科大科研水平也正因为科研劳动者日日夜夜的奉献而日益走向新的高度。
22:00
八公寓辅导员工作站
辅导员薛战锋老师
指导学生求职选择
“为学生之事处处用心”
晚上十点,在八公寓辅导员工作站,薛战锋老师正在给一名面临两份求职选择的学生做分析指导,他详细了解情况后,用决策平衡单帮学生分析了两份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帮助这名学生澄清求职诉求,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薛老师是文理学院的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每天早晨他到办公室后第一项工作内容就是在学院学生就业信息数据库更新学生就业动态,他对所带班级271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只要提起名字,他就能说出这个同学的家庭信息、爱好特长、宿舍号、学业状况、就业意向、考研求职现状等信息,因此能做出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快速的就业推荐。他利用空余时间搜集了相关专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接待用人单位,了解企业的需求,微信通讯录里保存着300多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联系方式,能做到及时和他们沟通。到了晚上,学生们忙碌了一天回到了宿舍休息,薛老师还需加班为学生服务,有时他会去走访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心理和思想动态,有时会在工作站和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
他的学生安鹏珍说,薛老师是一位很负责的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给了大家莫大的帮助,为了方便同学们,他特意成立了一个信息群,随时发布有关就业的信息。薛老师的用心换来的是学生们的信任,许多同学在填写个人简介的时候,都会把薛老师作为自己的紧急联系人,这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肯定。
22:00
设艺学院教研室
强小宁老师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让学生少走些弯路”
21:10,办公室里的强小宁浑然不知自己已经错过了乘坐校车回远在咸阳老校区的家的机会,依然认真的帮助毕业设计的同学指导设计图。
“初步方案已经确定了,不能在效果图上出错。多给他们一些建议,就能让他们少走些弯路。”强小宁说。
晚上的时间很珍贵,分配给学生,就不能陪孩子,强小宁已经记不清多少晚上没回家陪孩子了,但是他不后悔把那么多时间投入在学生身上。“前年我带的大四学生,毕业设计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我是打心眼里为同学们高兴”,强小宁说道。
奔波了一天,晚上22:30开车进了小区。进了家门,强小宁进屋看看自己刚上四年级的女儿,女孩正睡得香甜,他默默看了会,退了出来,转头就扎进了书房。
“平时白天既要带课,又要指导毕设和实习生。碎片化的时间太多了。搞我们产品设计这一块的需要大量的完整的时间去思考。只有晚上下班回家才有这个时间”强小宁说。当初强小宁获得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红点奖”也是这样一个夜、一个夜熬出来的。对于目前的课题,强小宁谈到:现阶段,大多数家庭使用LED灯居多,LED拥有普通灯具不具备的节能、光照效率高、寿命长等优势,这也是人们选择它的原因。但由于它是单色光,照射时间长易近视,甚至使皮肤癌的得病率增加。于是我们提出课题使用OLED来替代LED灯。OLED是一种介于蜡烛光与太阳光之间更加健康的光。由于此项设计技术困难,目前他还处于探索阶段。
22:00
陕西科技大学校北门
保安吕志团
安保执勤
“大家一起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事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安全的保障,吕志团师傅是陕西科技大学校校园里一名普通的保安人员。无论是校门口的烈日下,还是车流滚滚的的马路边还是夜晚的风雨操场,都有他尽职尽责的身影。从在咸阳校区开始,他已经在学校保卫工作一线工作了20年。
常年的风吹日晒,吕师傅的皮肤黑黝黝的,手掌握起来粗糙而有力,他说,“我们的工作分早晚班,早班从早7:30到晚7:30,晚班从晚7:30到早7:30,每个班次12小时,工作内容包括门卫执勤、人流高峰指挥交通、安全巡逻。另外还有一些重点节点的安保工作,比如重要节庆的校园巡查、大型考试期间考场及试卷库周围巡查等。”
“工作重点区域就在校门口。”吕师傅说,每天上下课的高峰期,增添岗哨,由保安人员穿着交警的反光安全服在校门口进行人流疏导,帮助师生通过车辆较多的路段。在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分布在学校内的各个岗亭之中安保人员依旧坚守自己的岗位。
去年,吕师傅在执勤时见到一部高档手机,他立即通过校园安保微信平台寻找失主,很快就把手机物归原主,丢失手机的学生很感谢,吕师傅,和他合影留念,还专门写了感谢信送到保卫处。“这没什么,这是我们保卫人员最起码的职业标准”吕师傅说。
(核稿:杜杨 编辑:雷超 学生编辑:胡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