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校园新闻
首页> 校园新闻> 正文

六位国际顶尖学者齐聚做客“国际教育论坛系列讲座”

2025年11月06日 08:54 文、图/机电学院 商晨 点击:[]

11月3日至4日,由陕西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与高端自动机械与智能微机电系统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主办的“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icro-Systems and Materials”在至博会议室B204成功举办。多位国际顶尖学者应邀莅临,为我校师生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会议开幕式由名誉主席蒋庄德院士致开幕辞。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费贵强出席会议并介绍学校国际化发展概况。

本届研讨会聚焦微系统与材料领域国际前沿,德国埃尔朗根大学Dieter H.H. Hoffmann教授分享了聚变能源研究新突破,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单学传教授展示了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应用,东京大学Toshihiro Itoh教授介绍了智能生物医学创新方案,国家纳米技术创新中心Ali Imran博士探讨了智能传感技术发展,京都大学Toshiyuki Tsuchiya教授展望了智能微系统未来,日本筑波大学Hisashi Narimatsu教授阐述了糖生物学医疗应用前景。

会后,与会外国专家还应邀赴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交流,并与高端自动机械与微机电系统陕西省引智基地的骨干教师举行了专题座谈。

本次系列学术活动以“微系统与材料”为核心,系统呈现了国际前沿的科研动态与技术突破。本次研讨会通过搭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对话平台,有效促进了我校在微系统与材料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新闻小贴士:

Dieter H.H. Hoffmann教授是国际公认的杰出物理学家,以其在高能量密度物理、惯性约束聚变及天体粒子物理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闻名。他于德国获得核物理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等离子体物理与重离子束驱动聚变的前沿探索。他曾长期担任德国GSI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核心研究员及理事会成员,并在埃尔朗根大学与达姆施塔特理工大学担任教职。自2015年起,他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杰出教授,积极推动中德科研合作。其研究体系涵盖重离子聚变、高能量密度物质特性、束流-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方向,在惯性约束聚变能源领域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离子束驱动方案。

单学传教授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随后获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他曾任职于东京奥林巴斯公司,担任研发工程师,致力于医用内窥镜微传感器开发。后加入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SIMTech-A*STAR),历任研究员、首席科学家,现任联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单教授在领导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重大科研项目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主持领域涵盖微机电系统与印刷电子技术,并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瑞士纳沙泰尔大学、波兰华沙大学等国际知名研发机构保持长期战略合作。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系统设计与制备、MEMS器件、大面积纳米压印与微浮雕技术,以及柔性印刷电子器件的卷对卷制造工艺。

Toshihiro Itoh 教授分别于1988年、1990年和199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7年,他在东京大学历任助理教授、讲师和副教授。2007年至2015年,担任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兼副主任。2015年起任东京大学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机电系统与环境监测系统。

Ali Imran博士现任广州国家纳米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总监,是国际公认的石墨烯智能传感器领域先驱。他的研究融合纳米技术、MEMS与人工智能,通过新一代生物电子系统复现人类感知功能。Ali Imran博士与中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顶尖高校及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持续扩大其研究的全球影响力。他已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17项专利并出版专著1部,研究成果累计被引用800余次。其多项重要成果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Materials Today Nano》《Applied Physics Letters》《Small》及《Journal of Semiconductor Physics》等权威期刊。

Toshiyuki Tsuchiya 教授于199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2004年任职于丰田中央研发实验室。2004年加入京都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该校微工程系教授,并兼任京都大学纳米技术中心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硅微加工技术、MEMS应用、微材料力学性能评估及MEMS器件可靠性研究。Toshiyuki Tsuchiya 教授长期活跃于MEMS与微系统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曾共同主持2013年在台北举办的IEEE MEMS国际会议。现任《IEEE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及《Micro & Nano Letters》编委。其研制的“薄膜拉伸测试仪”于1998年荣获R&D 100大奖,2012年获国际电工委员会授予IEC 1906奖。

Hisashi Narimatsu 教授曾任日本筑波大学人类综合科学研究科教授、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糖生物学、免疫学、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学领域。他的核心研究成果与重大突破在于成功开发了基于聚糖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主导研制出肝脏纤维化诊断标志物。其学术贡献荣获多项权威奖项,包括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奖、日经BP技术奖。

(核稿:李晨 编辑:赵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