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校园新闻
首页> 校园新闻> 正文

陕西科技大学在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取得佳绩

2025年11月05日 09:32 文、图/校团委 轻工学院 点击:[]

10月31日至11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京大学、共青团江苏省委承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顺利落幕,我校在主体赛中斩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党委副书记李学军率队看望参赛师生并观摩。

自我校2024年12月启动第十七届“复兴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赛事以来,校团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过专题培训、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吸引了我校硕博生、本科生共计1200余人参与。经过校院选拔、专家评审、答辩演练共推荐15个优秀项目参加省赛,2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备赛期间,校团委通过举办科创训练营,为学生团队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和专业指导,助力项目迭代升级,以高质量高标准的水平呈现。最终来自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推报的《基于光热、电热、辐射制热多源协同的个人热管理织物》获得国家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报的《电网"清道夫"--基于仿生理论的新型生物质基光热防冰涂料》获得国家三等奖。

下一步,校团委将持续完善科创育人体系,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鼓励更多学生投身科创报国,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赛会期间,参赛师生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

【新闻贴士】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举办以来,已成为国内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本届“挑战杯”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由南京大学、共青团江苏省委承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冠名支持,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共有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充分展示大学生优秀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成果。

全国二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光热、电热、辐射制热多源协同的个人热管理织物

报送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黄欣然、南嘉渝、田玲玲、高子帅、司子乐、范岑馨、文亦简、王睿欣

指导教师:高党鸽、吕斌、吕霞

作品简介:项目聚焦个人热管理领域,针对传统织物在人体热管理中调节能力有限、透气性差、耐用性差等问题,依托轻工技术与工程优势学科和轻化工助剂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走访扬州泉友、苏州缔纬等12家企业开展行业调研,创新性提出多模式制热棉织物,融合光热、电热与辐射锁温三重机制,突破了传统保暖织物的局限,解决了现有织物制热源单一、制热效率低、制热性能不稳定的难题。项目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多家企业合作与应用验证,为极端环境下个人热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全国三等奖

项目名称:电网"清道夫"--基于仿生理论的新型生物质基光热防冰涂料

报送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张佳欣、崔敏祺、牛子怡、周玺乐、赵思晨、赵峻锋、巩晨卓、王贤康

指导教师:李永、吴君、赵佳

作品简介:项目聚焦解决冬季户外设备结冰问题,以可再生纤维素、废旧织物等生物质材料为基础,通过碳化及疏水改性技术,成功研制出兼具光热主动除冰与超疏水被动防冰功能的自修复涂层。该涂层在1 kW/m2光照下可实现97.7℃的平衡温度,显著延长水滴冻结时间5倍,并在306秒内完全融化冰层,展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与超疏水自清洁能力。同时,涂层具备卓越的机械稳定性、化学耐久性及自修复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输电线路、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项目已申请核心专利12项,发表SCI论文2篇,获多家企业合作与应用验证,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核稿:李鹏 编辑:赵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