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七届四次“双代会”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出的重要部署,扎实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以“项目驱动”为核心抓手,将宏观改革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行的建设任务,系统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扎实开展审核评估整改。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学成果培育与课程内涵建设等方面持续向一线教师倾斜,激发教师活力,营造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热爱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激活基层教学组织,筑牢改革实施基础。为保障各项改革项目能够落地生根,教务处将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项目执行与创新的关键支点,通过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有组织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为培育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9-10月,教务处在对各学院(部)141个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答辩形式,最终评选出24个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有效激发了教学团队的内在活力。这一举措将项目任务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绑定,形成了“项目带动组织,组织保障项目”的良性互动,将教学改革动力直接传递至教学一线,夯实了改革的组织基础。

10月15日,教务处组织开展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答辩
构建项目矩阵,夯实成果培育体系。教务处设立的教学成果奖、教改研究项目、课程建设等项目继续向一线教师倾斜,激活教师活力,通过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改项目矩阵,为教学成果的孵化和培育提供了丰沃土壤。项目体系涵盖了一流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研究、课程创新等多个维度,评审过程中,采用校外专家匿名评审和专家会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校级培育、重点突破、省级竞争”的良性机制,确保了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2025年,教务处共评选出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40项,立项校级教改项目104项。经过多轮次专家论证与精准打磨,最终择优推荐10项成果参评省级教学成果奖、23个项目申报省级教改项目,实现了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的量质齐升。
强化智慧与特色赋能,驱动课程内涵升级。在课程建设这一核心领域,教务处以前沿项目为引领,驱动课程质量与内涵全面升级。一方面,以智慧教学平台升级为契机,完成36门校级智慧课程验收,并大力立项建设“人工智能+X”赋能课程、AI课程思政等一批前沿课程,课程立项数量与建设经费均实现大幅提升。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入,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边界,全面提升了课程的创新性、适应性与育人效能,为培养未来型人才构筑了新高地。另一方面,聚焦专业特色化发展,系统布局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等三类共182个特色课程项目,打造了一批示范性课程案例。这一系列项目驱动的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学校在国家层面拟新增1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已公示),标志着课程内涵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3月27日我校开展AI教学平台助力智慧课程建设专题培训会

10月21日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侃侃副教授以“融合课程思政的智慧课程建设有效教学路径探索”为题作专题报告
通过这一系列以项目为载体的改革实践,学校正逐步形成目标明确、层次清晰、保障有力的本科教育教学新生态,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
(核稿:李剑 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