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12日,由土库曼斯坦卫生和医疗工业部、教育部、国家体育委员会及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大型活动——“强国新纪元 复兴时代的医疗保健、教育和体育”国际展览和科学会议,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涵盖国际展览与学术研讨两大板块,设置20个专业分论坛,聚焦医学、数字经济、创新教育、自然科学及体育技术等前沿领域,同时特别设立“奥运会国家队筹备”专题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多国的科研机构、高校及行业代表参与。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强涛涛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董国辉教授、设计与艺术学院刘宗明教授和贺岭副教授,受邀在相关分论坛作高水平线上学术报告,展现了我校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国际影响力。
在《科学和创新技术》分论坛中,刘宗明教授以《丝绸之路——中国色彩的数字表达及应用研究》为题,结合“一带一路”文化传承背景,从设计与科技融合视角出发,展示了团队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尤其是丝绸之路沿线色彩符号)的采集、建模与创新。该研究不仅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方法,更在纺织面料设计、数字艺术创作等领域实现了技术转化。贺岭副教授以《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创新实践——以西安市为例》为题,基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通过实证分析西安市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低碳转型及公众碳减排行为引导中的典型案例,总结了城市尺度低碳发展的“西安模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在《自然科学和精确科学创新技术》分论坛中,强涛涛教授以《现代皮革绿色技术》为题,系统介绍了我校在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他围绕绿色制革加工技术、功能皮革环保材料开发及废弃物高值化循环利用等方向,分享了团队在无氮脱灰剂、环保鞣剂、加脂剂及制革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最新进展,相关成果转化对推动传统皮革产业向高端化、可持续化转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董国辉教授则以《煤基固废资源再生利用》为题,聚焦我国能源产业副产物的高效转化问题,详细阐述了煤矸石、粉煤灰等典型固废的资源化路径,重点介绍了其在新型建筑材料、土壤改良剂及环境修复材料中的应用技术,为资源型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此次我校专家学者的受邀参会,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体现。通过与土库曼斯坦及全球学者的深度交流,不仅展示了中国高校在文化传承与低碳经济、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更为推动中外科技合作、促进文明互鉴搭建了桥梁。未来,陕西科技大学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陕科大智慧”。
(核稿:强涛涛 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