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标先进、见贤思齐,校党委组织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工作,共评选出354名优秀共产党员、6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1个先进基层党支部,5个先进基层党委。党委宣传部开设“党旗飘扬”专栏,集中展示先进基层党委的典型事迹。希望全校师生以先进为榜样,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作风,在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担当作为,以实干实绩向党的生日献礼!

“光荣在党50年”党员代表吴军礼:五十年来,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这份身份认同,是我精神力量的源泉,指引着我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五十年,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五十年,也是我个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不断成长、奉献青春的五十年。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点滴汗水践行着入党时的承诺,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们将继续发挥政治、经验、威望优势,持续关心支持党的事业发展,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引导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为学校发展积极建言、贡献余热。我们坚信,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擘画蓝图的指引下,一定会实现陕科大的复兴!年轻一代的党员同志们,一定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李红波:这份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凝聚着党组织的信任、同志们的帮助与支持,是学校搭建的广阔发展平台,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空间。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融入教学实践,创新打造“沉浸式”育人模式。紧扣学校“学科建设为龙头”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省食品微生物安全与健康创新团队成员,我始终秉持“科研扎根产业”的理念,深知只有攻克产业痛点,才能实现科研与学科的双向赋能。我坚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组织为后盾、以师生为依靠,定能攻坚克难。在此,我郑重承诺:感恩组织培养,铭记团队支持,未来必将以“党建红”领航“科教蓝”,在育人中坚守初心,在科研中勇攀高峰,在产业中践行担当,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聂景怡: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我始终铭记,在工作中必须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我和支部同志们一起成长,积极探索党建与科研创新、教学育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结合路径,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中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我时刻牢记自己教师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在学校平台的支持、同事和同学们的合作下,不断奋勇争先。党务工作者在本职工作上追求卓越、取得实绩,以身作则,才能真正赢得师生的信任,才有底气去引领思想、凝聚力量,也才能更有力地证明: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是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接下来,我们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政治统领、思想引航、组织固垒、头雁先锋、政治清朗、同心聚力等“六大工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同事们携手并肩,继续探索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先进基层党支部代表王乔乔: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坚持把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加强支部建设的有力抓手,善用活用“学习强国”平台,形成支部“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以问题为导向,以长效为目标规范化开展支部建设,完善《支部党员设岗定责实施方案》《支部党员量化考核积分管理办法》,实行推行“月监督公示+季评议谈话”,通过组织生活会与民主评议会做好队伍自查和整改,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用小积分管好大队伍。同时,通过搭建“学术+科创+校企+社会”四维平台,激发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精准服务更多人群。在新征程上,支部将紧扣“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引领支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勇攀科研高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材料学子力量。

先进基层党委代表吕文华: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严格执行学院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推动民主决策科学化和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执行讲座论坛“一会一报”、媒体发布“三审三校”、社团管理“定期审核”、教材使用“政治审查”,实施课堂教学“跟踪督查”,守好用好意识形态阵地。通过定期督导、标杆示范、活动观摩和“一支部一特色”工作立项,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和创新型党支部建设,深化党建“双创”和“分类指导、争先进位”工作。未来,学院党委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学校第三次党代会部署,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以高标准、实举措、硬作风,实现党建与事业双向赋能。
(终审:李萌 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