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新闻

【学科建设大家谈(五)】仝建波:融合创新 服务社会 厚植学科“高原”优势

2025-01-16 11:24 记者/新闻办 雷超 点击:[]

编者按:今年年初,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聚力实施“学科内涵蓄势行动”,牢牢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不动摇,努力构建并形成“基础学科新学院、特色学科新方向、数字信息智能新产业交叉学科新集群、服务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轻工行业、‘一带一路’国家新根据地”的“四新”发展格局。一年来,各学科聚焦内涵、奋楫扬帆,在“一流”建设的道路上蓄势前行。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一周年将临之际,学校新闻办公室记者对话各学院院长,设立【学科建设大家谈】新闻栏目,以访谈形式盘点个人及学院代表性学术成果,厘清本学科发展思路,谋划学院未来发展新路径。

记者:仝院长您好!请您谈谈化学与化工学院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近年来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仝建波: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学院前身是1958年建校之初成立的基础课化学教研室,1997年成立化学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目前,我院是全校唯一一个既有理学学科,又有工学学科的学院。2010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获批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20%,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2.55‰。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两个学科双双入选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和中国最好学科榜单。

历经多年积淀,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十四五”以来,学院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及经济主战场,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创新研究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5项,纵横向科研到位总经费近2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18项,在JACS、Angew、Adv.Mater.等重要期刊发表JCR一区论文300余篇。

例如,学院油田化学品相关科研团队,研发的项目涵盖了石油勘探开发、石油炼化、新能源化学、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低渗透、致密油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相关成套化学产品与技术,为中石油、中石化、延长、长庆、胜利油田等企业提供了上百种成熟的产品与技术,近三年科研成果转化经费达7000余万元,取得重大经济与社会效益,为我国石油化学品的高效开发和陕西省能源经济的推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提高了学校在社会及石油化工行业的声望。

腐植酸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团队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多批次组织研究生服务团队深入农村进行科研攻关、技术指导和科普服务,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其中利用西部低阶劣质煤炭资源中的腐植酸,研发出3个系列12种有机肥料已在陕西省及周边4省份10余县推广普及,促进了农作物提质增收。另外,利用腐殖酸、天然高分子与金属离子可控交联构建空间网络型成膜材料,开发出具有吸水保水、能选择性吸收光波的免套袋“苹果面膜”,增强果品养分吸收,优品率提高20%以上,该技术及产品已在陕西省及周边16个省份129个示范点推广普及,培训21000余人次,帮助增收千万元,获省科学技术奖等奖励10余项,受CCTV-1等媒体报道百余次。

记者:仝院长,目前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主要有哪些?

仝建波:我是2007年博士毕业后来陕科大工作的,已经17个年头了。17年来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亲自参与了学院的发展与成长。担任院长以来,全院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化学+化工”学科融合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及经济主战场,不断培育学科高原优势,获批“一带一路”新能源材料与化工领域联合实验室、柔性储能与界面化学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先进技术学科引智基地评估检查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评为“优秀”,与材料、轻工学科联合获批“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目前,我本人的科研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针对抗重大疾病药物分子的精准设计合成。合成高效治疗药物是世界医药行业急需解决的科学难题。该研究方向聚焦抗艾滋病、肿瘤、新冠肺炎、流感药物以及肽类药物分子,采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构建系列可用于精准设计合成新型高活性药物分子的新方法。经过十余年潜心探索,截至目前共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成果有望为我国抗艾滋病、肿瘤、新冠肺炎、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治疗药物研发以及其它新型药物的精准设计合成,减少研究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新药发现率,缩短工作周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高性能涂层化学品的制备。该研究方向致力于系列高性能涂层化学品的开发。一方面是高原强紫外环境下涂层抗老化技术。致力于解决高原藏区防护涂层极易出现的颜色褪色、强度下降、质地恶化、粉化脱落等老化失效对生产和运营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开发的涂层抗老化技术能有效延长涂层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保护电站关键设备和重要混凝土设施,保障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另一个方面是超疏水防冰涂层制备技术。致力于解决风场低温高湿气候产生的风电叶片覆冰造成的增加风机疲劳载荷等问题。目前,国内外风电叶片涂层防冻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且鲜有报道。我们研究的涂层采用一步喷涂技术,在风电叶片基材表面成功构筑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优异耐久性超疏水防冰涂层。

记者:2024年初,我校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学科内涵蓄势行动、深入实施学科建设“双峰-厚原-新干”计划的学科布局,请您谈谈一年来化学与化工学院在贯彻实施方面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行动。

仝建波:学院通过高水平开放办学构建学科交流平台,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打造学科建设高地,产出高水平应用转化成果提升学科影响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高水平开放办学构建学科交流平台。2024年,我院主办了中国化学会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会议、第六届化学化工战略系列研讨会-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第六届化学化工战略研讨会-化学的多元融合与交叉等高层次学术会议,还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以及西安经开区、彬州市人民政府、智仑新材料科技(西安)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2024(第三届)中国化工学科科技创新大会、第三届全国精细化工大会、第十届全国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研讨会、半导体新材料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学术会议。全年邀请国家级人才100余人次作学术报告。通过这些交流平台,我们不断加强学科交流,拓宽学科视野,加强我校化学、化工学科与其他院校及学科间的多元融合与交叉,形成了高水平的开放办学格局。

二是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打造学科建设高地。学院鼓励教师加强学术合作与学科交叉意识,瞄准Adv. Mater.、Angew、JACS、Nature、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实现科研论文的质量与数量双提升。同时,深化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的合作,强化学院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话语权。2024年,全院教师发表科研论文266篇,较2023年增加56.5%;其中SCI收录论文 243篇,占比91%,一区论文88篇,二区论文103篇;影响因子大于 10的高水平论文 2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40.4。授权发明专利 42件,专利转化36件,较2023年增长28.6%。

三是高水平转化应用成果提升学科影响和社会服务能力2024年,学院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对学院目前科研团队进行梳理盘点,聚焦“四个面向”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培育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等方面持续突破,促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全链条的高效衔接,以服务我省“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及24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核心,以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抓手,全面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对接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煤集团、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等企业,推动横向项目合作模式创新,拓宽与社会企业的合作范围与深度,持续增强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快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实现横向科研到位经费稳步增长。

记者:锚定三次党代会“新学院、新方向、新产业、新根据地”布局,化工学院未来有哪些新举措?

仝建波:未来,我们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重点举措:一是加快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推动前沿探索取得新突破。学院将聚焦新能源材料和智能化工技术等前沿领域,与轻工、能源、生物、材料等学科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打造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能源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天然产物与有机合成化学、功能配合物及纳米材料化学等四个方面的特色优势,加速孵化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化学学科稳步提升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力争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有所突破。二是加快科研团队建设,进一步推动有组织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针对学院现有科研团队人才分布不均衡、不合理的现状,全面梳理整合、搭建平台,进一步明确及优化学科研究方向。围绕“团队管理”实现“学科发展”,力争在基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培育一批能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的科研大团队,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三是加快打造人才高地,进一步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双一流”建设,结合学校“十四五”学科发展布局, 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学院自主培养的力度,优化资源分配和投入,完善优化青年教师和师资博士后培养模式,为人才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核稿:张健 林梅 编辑:雷超)

上一条:我校荣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档案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下一条:我校召开2024年科研工作总结暨2025年国家基金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