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徐可为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刘忠文教授应科技处及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并分别进行了题为“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工作回顾及进展”“如何成为合格的研究者”的报告。报告由轻工学院副院长吕斌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刘忠文教授围绕“如何成为合格的研究生”以及“如何成为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深入浅出的向大家介绍了研究者应当培养的素质与能力,鼓励研究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终身学习与深入思考的习惯,坚持不懈将想法付诸实践。
徐可为教授分别从“西安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和“陕西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两方面对新材料现代产业体系以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并指出新材料产业发展应当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按照“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以及“聚焦重点”的路线,切实解决 “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
报告结束后,他们还与在座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勉励当代研究生脚踏实地、勤于思考、自我激励,勇于敢于突破自己,成为对社会和人类文明有用的人。报告会座无虚席,会场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对在座师生今后开展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发性。
新闻小贴士:
徐可为,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共陕西省委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共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共西安市委第十三届党代会代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曾任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兼生物复合材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陕西省真空学会名誉理事长、陕西纳米科技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一届金属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届工程与材料学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科技部欧盟第五框架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200余篇,被引用2208篇次,H因子2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以第一获奖人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以第二获奖人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复杂型腔工模具表面硬质薄膜材料制备成套设备及关键工艺技术”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刘忠文,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省合成气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技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工业催化》编委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C1化学化工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选择性调控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反应工艺及催化剂设计、CO2作为弱氧化剂利用的催化剂工程及燃料电池车载制氢关键技术等。2012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石油联合基金(培育)、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Ind. Eng. Chem. Res、J. Catal.、Appl. Catal. A & B、Chem. Mater.、Energy & Fuels等本领域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其中授权20余件,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作主旨/邀请等学术报告。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励,2013年入选“合成气中碳高效转化重大基础”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终审:杜杨 核稿:吕斌 编辑:宇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