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应学校科技处邀请,北京化工大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陆军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林彦军教授作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张慧教授作客我校“未央导师论坛”。本次报告会由科技处、研究生院主办,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轻工学院副院长吕斌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陆军以《对称性、X射线衍射与物质结构》为题,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一段长达百年的X射线及物质结构研究史。陆军在报告中介绍了一些重要关键人物与事件,及其对现代物质科学研究的重大影响,体现出了现代化学与化工的紧密联系,及理工融合的重大意义。陆军的报告内容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使在场师生对X射线和物质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师生们的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报告会后,陆军与现场师生展开了深入讨论,并耐心地解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使在场师生匪浅。
林彦军进行了题为《镁基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的组装与产品工程》的报告。林彦军主要围绕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段雪院士团队的“插层组装与产品工程”特色研究开展,结合插层结构高效抑烟剂、沥青抗紫外老化剂、抗迁移型橡胶防老化剂等多种功能材料的研究,介绍以功能为导向的插层结构设计、以产品生产为导向的插层过程控制以及相关的应用性能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报告内容充实有深度。报告会后,林彦军耐心地解答了部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
张慧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原子精度Au纳米簇催化剂的合成与醇氧化性能研究》的学术报告。张慧首先介绍了具有原子精度单分散的负载型超细金催化剂在催化选择性氧化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其次,她详细从多方面阐释了开展负载型超细金催化剂用于选择性氧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她对自己多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张慧的报告会内容丰富,研究工作吸引了参会师生的浓厚兴趣,同时对拓宽学生的知识与眼界,启发和提高我校师生的科研思路很有帮助。报告会后,张慧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悉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新闻小贴士:
陆 军,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香港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加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1998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研究方向为超分子插层组装材料的光电功能化研究,包括复合发光材料,光催化/光电催化,光电转换与储能研究。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Adv. Func. Mater.,Chem. Mater., Chem. Commun.,AIChE J.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他引700余次,参与撰写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IUPAC,ACS,RSC会员光电材料器件网光电材料专家组专家会员,《山东化工》杂志编委会成员。
林彦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和2005年分别获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主要从事插层结构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建设,近年来发展了插层结构高效抑烟剂、沥青抗紫外老化剂、PVC无铅热稳定剂、农膜保温剂等多种功能助剂材料,用于低烟无卤制品、沥青路面铺设、PVC制品和高保温农膜中,可大幅度降低橡塑制品的燃烧烟密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高PVC的热稳定性和农膜的保温性能。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在Chem. Commun.、Ind. Eng. Chem. R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3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0余件。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建成了6套千吨级插层结构功能材料产业化装置。作为第一起草人制定化工行业标准5项,作为第2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9年)、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2013年、2014年)。现任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
张慧,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1991年在兰州大学分别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在法国Blaise Pascal大学做访问学者。2000年7月至今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核壳型超分子结构磁性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多级结构功能化LDH基高分散负载型超细金属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组装及其在选择性催化氧化/加氢中的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Green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ater Chem A、Nanoscale、Chem Commun、J Phys Chem C、AIChE J、Chem. Eng. Sci、Ind Eng Chem Res、Dalton Transactions及Catlal Sci Techno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参编专著2部。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终审:杜杨 核稿:吕斌 编辑:宇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