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镌刻不凡,奋斗成就梦想。一年是一段小小的时间刻度,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一年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赓续奋斗中镌刻永恒。一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道路上跬步不息;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主动求变,在内涵提升的道路上只争朝夕;一年来,我们守正创新、奋楫笃行,在推进一流建设的道路上辉光日新。
2024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科技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站在陕科大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上,向历史深处回望,才能更清晰洞见登高望远的重要性。一年前的今天,雄壮的国歌声回荡在陕西科技大学学术报告厅,十面红旗分列两侧,200余名党代表心潮澎湃,肩负着全校师生重托,认真履行神圣职责,审议通过第三次党代会《强基固本 蓄势赋能 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谱写“双一流”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为“复兴期”开局起步擂响振奋人心的催征鼓。
一年后的今天,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擘画的事业发展“十大行动”已经全面铺开,思政引领凝心铸魂,学科建设量质齐增,人才培养亮点频现,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开放办学不断拓展,人才队伍蓬勃发展,校园文化沁润人心,治理效能稳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体陕科大人踔厉奋发,正在用实际行动奋力答好“教育强国、科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蓄势赋能,加快构建“四新格局”
7月的校园繁花似锦、热情洋溢,一幅喷绘着“热烈祝贺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横幅悬挂在新实训楼楼顶,让全校师生为之振奋。这是我校继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之后第五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同时,有3个学科已迈步前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军康教授感慨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攻坚战要求。为此,我们学院8个科研团队努力培养‘新干’学科特色优势,因地制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围绕‘一山(秦岭)一河(黄河)一城(关中城市群)’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坚持把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这在我们学院历史上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2024年4月,学校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
8月,捷报再次传来。在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新增材料与化工、设计、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增至11个,实现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经济、知识产权3个硕士点,均为新兴、交叉学科,学科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李剑教授的兴奋溢于言表:“数学学科是我校的‘高原’学科,研究周期长、创新难度大、科研成果产出慢,但我们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寻求学科交叉融合,另辟蹊径,推动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小切口特色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
2024年,我校10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双峰-厚原-新干”计划,这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布局的“学科内涵蓄势行动”的高远谋划。一年来,在学科建设这个“龙头”带动下,科学研究、人才引育等工作稳步推进,各学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战略新兴(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不断产出新成果、形成新动能。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不断涌现,新增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实现国家级平台新突破,25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1个项目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0项成果入选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三项改革”,深度融入秦创原,新增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9支,与渭南市、西安市未央区等地方共建成果转化基地3个,“一院一市”(学校一个学院服务陕西省一个地市主导产业)对接服务机制愈加完善。7个学院加挂第二院名、拓展新方向持续产出新成果,学科“双峰”特色更加鲜明、“高原”日渐耸峙、“新干”全面勃兴,以“新学院、新方向、新产业、新根据地”为主要内涵“四新”学科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源清流正,奋力奔向“星辰大海”
2024年9月8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在教师节前夕看望慰问我校教师
9月8日,教师节前夕,省委书记赵一德来到我校看望慰问教师代表,勉励全体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校上下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倍增干劲。牢记这份沉甸甸的嘱托,学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全面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新增4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连续八年入选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15个网络思政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4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以青春“志愿行”赴“西部之约”,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大地,其中9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奔赴四川小凉山,续写跨越千里的山水情缘;在校生获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省级表彰等各级各类奖项20余项,入选全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自强之星科创团体……
2024年3月29日,我校西迁老教授在第六个西迁纪念日为新进教师讲述西迁故事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月29日,学校中国轻工业博物馆。鬓发苍苍的西迁老教授,朝气蓬勃的新进教师,“三创两迁”的曲折校史把两代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这是我校第六个“西迁纪念日”系列活动的感人一幕。一年来,在“三创两迁”“至诚至博”源头活水的精神给养下,精神立校气象愈发彰显,“文化科大”格局愈发开阔。全体师生扎实贯彻落实第三次党代会“文化建设浸润行动”既定任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优秀校园文化涵养时代新人。开展“照金精神”进校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等专题展览,举办戏曲相声进校园、钢琴音乐会艺术思政等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以及各类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讲座论坛,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学校入选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和“文明实践看陕西”优秀项目,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提名奖。
2024年11月,我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首捧全国优胜杯
我们以昂扬向上的文化精神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一流课程25门、本科专业4个,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到33%。稳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实施“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持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涌现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先进典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400余项,捧得“挑战杯”全国优胜杯。
敞开胸怀,阔步走出“开放步伐”
潮起未落,风起扬帆。走出校门、走出西安,走出陕西,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中亚、欧洲、全世界,我们把开放办学的“朋友圈”越做越大,交流合作的步伐越迈越远、越走越坚定,从传统轻工到现代轻工,从中国轻工到世界轻工,不断聚合新的文化交融点,不断裂变新的合作增长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彰显高等教育的初心与作为。
2024年4月25日,学校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签署教师互访、联合科研等方面合作协议
2024年年尾,对外合作喜讯不断。继“生物质化学与材料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滚动支持后,“能源数学智能模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再次获批,学校申请的陕西省能源材料与化工“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也成功获批,为一年的辛苦工作画上圆满的句点。全年获批国家级合作项目6项、新增国际科技合作平台6个……这是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局面”的战略引导下,我校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
2024年4月14至17日,我校主办2024第五届中国造纸工业互联与数字化发展高峰论坛
一年来,我们敞开胸怀欢迎英国阿尔斯特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大学、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交通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来校访问;一年来,我校承办第五届中国造纸工业互联与数字化发展高峰论坛、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论坛、第六届国际创新设计(西安)高峰论坛、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论坛等30余场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论坛;一年来,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招收52名国际学生,顺利完成教育部首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格评估;一年来,我们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先后与240余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等建立合作联系,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各类学术活动500余场次,通过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方式,持续拓宽师生视野和对外交流渠道。
夯实党建基础,积蓄发展“源头活水”
校党委召开院级单位党组织书记会议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定期召开院级单位党组织书记会议,既是我们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促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的有效抓手,也是相互学习、开拓思路、共促发展的有力举措,要将其作为一项制度机制长期坚持下去”。3月28日,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学校2024年第1次院级单位党组织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语重心长。3月以来,校党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院级单位党组织书记会议,由各院级单位党组织、党委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汇报近期工作,书记专题会成员点评指导,以这种形式有力推进各项中心工作,成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
校党委清醒地认识到,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越是纵深发展,对党的自身建设要求就越高。一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自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党的建设“六大工程”走深走实,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党的创新理论在学校落地生根。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党建“双创”工作,9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谈起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之后的培育创建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凯凯踌躇满志:“学院将以‘四化一提升’进一步激发党建创新活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能力水平全面提升,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双促,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24年5月,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顺利封顶,地上10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
增进民生福祉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一年来,学校坚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和需求。稳步提升教职工待遇、改善部分青年教职工住房条件,不断提升教职工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加强学生资助和帮扶工作,完善资助体系、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落实好就业“一把手”工程,赴210余家企业访企拓岗,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落成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大楼、完成图书馆和学生公寓等升级改造,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些务实的举措不仅提升了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更为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学校事业发展的每一步,无不饱含着全体师生的心血与付出,无不凝聚着全体师生的智慧与胸襟,无不诠释着全体师生的奉献与情怀。催征马蹄疾,奋进正当时。注重实干、狠抓落实,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切实把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唯有实干担当,唯有真抓实干,唯有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完成重点任务,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科大人”的新气象、展现“复兴期”的新作为。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一段小小的时间刻度在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赓续奋斗中镌刻永恒。乘风破浪谱华章,风劲正是扬帆时,“复兴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让历史和我们每个人期待下一段更加精彩的“科大故事”。
(终审:李萌 核稿:张健 编辑: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