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要闻

艰苦战“疫”做良师 万人同上一堂课

2022-01-27 09:44 文/新闻办 雷超 图/被采访者提供 点击:[]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辛丑年年末这段校园时光,全体陕科大学子经历了一场集体的生活“洗礼”,不论是疫情防控下的“半制动”生活经历,还是寒假返乡途中的苦辣酸甜,大部分“90后”“00后”都是生平第一次经历这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突发性危机事件往往带给人受用一生的应激心理适应能力,当两万两千多人共同在磨难中坚强,在帮扶中感恩,在奉献中成长,这段校园生活必将成为他们思想成熟的人生标记,三十多天的经历让他们的生命观、道德观、社会观、政治观、民族观、奋斗观都悄然变化。

战“疫”一代,青春不败。经历一段饱含人间大爱的集体记忆,参与一场升华家国情怀的互动仪式,聆听一节点亮青春信仰的思政课堂,作答一张考验心性意志的人生考卷,科大青年的心里奔涌着澎湃的情感与思想体会,关于疫情这堂“思政课”,他们要说——

“我们对生命永远要怀抱敬畏之心!”

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对生命的最高礼赞,越是面对自然环境的威胁,人类越是以坚韧的姿态去守护生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生命相关的反思正在深刻融入青年的价值判断中。

“半制动”生活期间,能动201班王玮琪同学读了余华的小说《活着》,她感慨地说:“小说字里行间渗透出的生命力,让我热泪盈眶。一边看书,一边思考,渐渐地,我内心的恐慌感都消失了,对生命、对活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要永远对生命怀抱敬畏之心!”

那段时间,王玮琪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思想感悟分享给同学们。担任机电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编辑,她和同学们陆续推出“你觉得你抑郁了吗?”“续一段落雪时光,捻一缕平安存放”“封宿舍期间生活指南”等一系列关于生命价值探索的推文,在同学中反响强烈。

自动化181班万琦玥同学对疫情有着更深刻的感受。12月31日跨年夜,一周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西北大学考点发现了1例确诊病例,她被带出宿舍、紧急送往隔离酒店。“刚被通知去隔离的时候,我很害怕,但我知道自己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安排,尽快收拾了自己的行李就出发了。舍友们一点也没有埋怨、反而都来安慰我,纷纷把自己囤的零食给我带上。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一半因为害怕,一半因为感动。”

2021年1月1至7日,万琦玥在学校隔离酒店度过了难忘的7天。“为了缓解心理压力,我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按时吃饭、睡觉、接受核酸检测,学习也没有放松,准备开题答辩、提前查阅研究生复试的资料、看文献,抽时间还写了几篇‘隔离日记’,每天怀抱希望,乐观愉快地度过了隔离期。一星期后,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我满怀激动地回到宿舍,给了每个舍友一个大大的拥抱!”

生命诚可贵。辅导员雷丹老师说,“万琦玥是家里的独生女,被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可是在这次‘心理危机事件’中,她用自我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等调适方法,表现出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她的父母都觉得‘女儿长大了’,我也为她感到骄傲!”

疫情期间,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线上借阅率空前高涨,宿舍里多了很多手不释卷、神情专注的阅读者,他们与社会新闻披露的那些不遵守管控秩序、与治安人员恶意冲突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优秀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要将整个社会视作命运共同体”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一场疫情,让科大青年认识到个人对于集体的责任,让青年的责任担当与扶危济困精神尽显淋漓。逆行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对他们而言,责任不再是一个抽象的、遥远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感知。这种真实感知让他们获得了存在感、成就感、荣誉感乃至幸福感。

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团长周祝宇说:“在本次陕西科技大学疫情防控工作中,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累计有11605人次,占到全校学生的半数以上。学校2021年注册志愿者人数比上年新增6915人;志愿服务总人次数比上年度增长29634人次。从12月22日起,我们在全校注册志愿者中建立‘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微信群,几小时内报名人数爆满,为了让更多人有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机会,我们只好从‘1群’一直开到‘6群’。”

自动化181版的庞金龙同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是电控学院智能制造本科生党支部的一名党员。12月16日,考研刚结束,他就迫不及待报名大学生1公寓党员志愿岗。庞金龙说:“的确很辛苦,每天早上6点开始在公寓楼下执勤,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还要组织整层楼200多名同学下楼做核酸检测,有时候忙到顾不上吃饭,我的毕业设计开题答辩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准备,有时候要熬到凌晨4点钟。但是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我觉得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中,才是一个大写的自我,人与人之间是紧密关联和相互依赖的,每个人都要将整个社会视作命运共同体,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几万人生活的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有效的沟通成为管理运行的保障。封校二十多天,校学生会权益部的17名学生代表在学生会副主席张思雯的率领下,从事一项琐碎、冗杂却非常重要的工作——收集学生生活问题并整理反馈。“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学校为什么还不封校?”“沁园四餐厅某档口今日米饭夹生”事无巨细,一一收集、整理、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张思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科大的一份子,大学生权益部作为学校唯一一个替学生发声的官方组织,承担着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一张《陕科大学生权益问题反馈表》,我们共收集整理了500多条学生权益问题,内容涉及餐饮保障、住宿保障、寻医问药等各方面。”

食品学院辅导员严青老师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成长,封闭管理期间,9公寓的同学们看到她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心疼地为她送去了靠垫,还蹲在地上为她贴“保暖贴”,她感动地热泪盈眶,为学生写下这样的寄语:“疫情中你们是从容不迫的娇子、披坚执锐的战士;疫情后你们将是以梦为马的前行者、勇敢担当的接班人!”

“用实际行动寻找价值公约数”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栖恶木阴。越是艰难时刻,越显个人道德修养,而公民道德修养的“公约数”,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疫情期间,一批科大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向往,用青春的视角在现实中去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意义,积极地树立新风尚、传播正能量。

抗疫二十多天,设艺学院团委宣传部副部长谢骁珉废寝忘食地投入抗疫宣传中。12月24日在设艺学院团委微博公众号推出V-log《我在陕科大挺好的,不信你听——我用家乡话为西安加油》,点击量37万,被陕西电视台报道;1月6日联合陕西十所高校传媒专业的学生联合录制《西安 我们守望着你》短视频,连续两天排名西安同城热搜前十名,被陕西卫视、三秦青年、都市快报报道、转载……疫情期间,该院团委微博“涨粉”600多个。谢骁珉说:“在穆学慧、高凯老师指导下,我们‘艺心向党’工作室加班加点录视频、剪片子,每晚都忙到深夜,我们的初衷是给外地的家人朋友们报平安,想不到宣传效果这么好!”

2021年12月,谢骁珉“火线入党”,他愈发感到身份光荣、使命神圣,他说:“我的母亲是一名国企干部,也是支部的组织委员,在平时生活中她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的事,还坚持每天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自学。入党那天,她非常为我高兴,鼓励我要牢记党员身份,多为组织做贡献!”

12月31日,食品215班的其曼古丽同学在学校核酸检测志愿岗上从下午3点一直忙到晚上7点,防护面罩已经被汗水氤氲,模糊不清,胳膊也快抬不起来了,正在录入检测信息的她忽然看到一只温暖的手,向她递来2颗棒棒糖和一张心形卡片,上面写着“辛苦了!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她正想感谢,那名女生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笑脸,就转身离去了。其曼古丽说:“在志愿岗位上,我们经常能被同学们小小的善意所温暖,感觉整个校园充满了正能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这场战“疫”也影响着科大青年看待偶像和榜样人物的态度,他们的目光从“流量明星”身上转移到“战疫英雄”身上,成为红日初升的战“疫”一代。

“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疫情期间,科大青年的爱国情怀与制度自信被空前激活,中外战“疫”斗争的对比再次向青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青年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他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12月23日,环境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孙于清同学与另外7名学生党员组成党员先锋岗,凝聚起学生7公寓群防群治的力量。7公寓入住了1000多名女生,需要一批学生志愿者做好朋辈帮扶工作,孙于清通过微信群接龙的方式招募志愿者,“同学们太积极了,每天招募60人,报名的就有300余人次,那种众志成城的向心力真让我震撼!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白天一起做志愿,晚上召开组织生活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大家下定决心按照总书记‘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的要求做好服务工作。”

弓巍婕是食品学院食品专业第一党支部的党员,疫情期间,她和舍友们一起在线上看了电影《长津湖》,她说:“志愿军战士吃着冰冷的土豆,美国士兵吃着圣诞大餐,对比画面让我心疼地眼泪直流,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再对比今天中美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表现,我由衷地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而骄傲!我深刻理解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此生无悔入华夏”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疫情期间,学校涌现出无数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科大青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与钢铁般的民族意志。这种由战“疫”斗争生发出来的家国情怀是科大青年面对灾难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谈起疫情期间的生活,工管181班凯蒂娅·艾麦江同学说的最多的只有两个字:感恩。“辅导员说抗疫期间我们5公寓是一个‘战斗堡垒’,可我想说我们一栋公寓更像是一个家,我们给这个家取名叫‘吾爱吾家’,在这个家里,我们没有民族之分,就是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凯蒂娅和5名汉族同学一起住在5A414宿舍,大家分别来自陕西、重庆、海南、新疆,吃饭的口味各不相同,可是互相的关爱却完全一样。“大家体谅我,平时从不将不清真的食物带到宿舍吃,疫情期间一起在宿舍,都尽量点清淡的饭菜,我在志愿者岗位上忙得顾不上吃饭,她们怕我的饭菜凉了,就帮我放在暖气片上,还包上毛毯。”

自动化181班庞金龙同学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我看到许多企业、校友为学校捐钱捐物,他们的善行义举彰显着仁者爱人、守望相助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

“自律使我自强!”

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大青年没有停止学习奋斗的脚步,他们把奋斗精神融入血脉,浇灌精神家园、锻造精神品格,勤于律己,充实自我,以奋斗者的姿态让青春在战“疫”中熠熠生辉。

工管181班李韦翰同学是个“学霸”,大学期间,他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大三期间就已经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暨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疫情期间,他顺利完成开题答辩,已经提前写好了1万5000字的毕业论文,还以党员身份“亮岗履职”,为学弟学妹们开设“学长课堂”,进行期末考试答疑,指导宿舍舍友们查文献、读文献。在他的带动下,全宿舍6名同学中,1人保送研究生、1人签约国企、1人出国深造、3人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疫情期间,电控学院的刘程林、王正健成为全校的“健身网红”。他们在电控学院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一个“战疫|云健身”的宿舍健身教程,通过短视频的方式鼓励大家不要做“肥宅”,即便封闭在宿舍里,用一些简单的器械也可以练出健美的体魄,用装满书的书包当哑铃,用上铺的栏杆做引体向上……他们的视频一推出,就被全校男生争相学习,因为很高的点击量,还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陕西平台转载。王正健愉快的说:“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多巴胺,使我们自信、健康、快乐,在宿舍封闭期间,我们每天快乐地做运动、弹吉他,觉得生活比之前更充实了!”

机械教改20班的王宁同学是个“机械迷”。疫情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两项专利的研发中——“青核桃剥皮机”“菠萝削皮机”,为了尽快将专利完善、成型,申报成功,他反复自学《理论力学》《三维建模》等课程的PPT,还参加了学校数学建模比赛,荣获成功参赛奖。王宁说:“很多同学一上大学就沉浸在王者荣耀、阴阳师这样的网络游戏中,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我觉得这不是青年人应有的姿态,还是要多干点对未来职业生涯有利的事情。”

封校的时间里,各个公寓都在积极督促同学们健康地学习生活,9公寓倡导了“健康生活计划”、7公寓在公寓里开辟出一间自习室、5公寓在顶楼开放了一间健身房……各公寓的同学们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生活风貌。

三十天时间在整个青春岁月里倏如弹指,可是一旦赋予它难以磨灭的精神烙印,它就值得被永久珍藏,相信在这三十天的时间里,全体科大青年都在疫情这堂“思政课”里播种下成功的种子。

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我们要向这个时代致敬,向这个时代的青年致敬!

(终审:李晓 编辑:王舒婷)

上一条:学校召开重点实验室工作推进会议 下一条:我校在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排名中进入全国前1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