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老照片”中寻根“三创两迁”精神(二)

2017-12-12 11:44 文、图/新闻办 点击:[]

编者按:“三创两迁”大学精神作为我校顶层的思想文化设计,继承了以往精神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汇聚了当代科大人的智慧意志,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源泉。现撷取学校近60年历史画卷中的一些老照片,让我们从沧海之粟中追溯“三创两迁”精神之根,为实现“科大梦”增添精神动力。


西迁咸阳,曲折前行

“文革”期间,学校备受磨难,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1970年10月,学校搬迁到陕西省咸阳市,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在长达八年的搬迁过程中,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受到了严重损伤。据不完全统计,各种设备损失达百万元,图书损坏、丢失约20万册,部分骨干教师流失。但是,广大师生员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逆境中开始了二次创业。

学校当时仅有2栋办公教学小楼和1栋简易教师宿舍楼。占地面积只有100多亩。在办学条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从搬运物资到搭建校舍,从安装设备到解决生计,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一起上阵,创造了基本的办学条件。1972年招收了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的办学逐渐步入了正轨。

学校继承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传统,实行开门办学,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了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1972年到1975年的三年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30多项科研项目,对于促进生产,为社会经济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979年轻工业部与陕西省委商定,学校不再迁回北京,但要抽调一批骨干教师回京工作。学校服从国家发展建设需要,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国家轻工高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与此同时,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80年代,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术带头人;二是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三是通过留校、调进教师等方式,充实师资队伍。 

90年代,本着“稳定、充实、发展、提高”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重点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核稿:杜杨  编辑:雷超  学生编辑:张文姝)

上一条:我校开展新媒体运营培训工作 下一条:专家进校为苗木会诊 提升绿化促科大更美